八桂壮乡的红色接力故事i自然全媒体

  特约记者范雁阳本报记者黄尚宁

  盛夏时节,漫步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邕江河畔的亲水步道,迎面江风吹拂,不时传来阵阵汽笛声,一幅岁月静好的滨江城市画面。

  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年,邓小平同志从南宁洋关码头登岸,点燃了广西革命的火种。而后,他乘船沿邕江溯流而上,组织并领导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百色起义孕育的“百折不挠、奉献拼搏、团结务实、争先创新”的红色精神,引领一代代壮乡儿女铿锵前行。如今的八桂大地,在党的百年华诞到来之际,“红色脉搏”与“绿色节拍”同频共振,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号角齐鸣,处处焕发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生机与活力。

生态修复,续写“美丽南方”故事

  “五一”期间,位于南宁市西乡塘区忠良村的美丽南方乡村田园景区,慕名前来摘果、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

  “美丽南方”一词,源自壮族作家陆地创作的长篇小说《美丽的南方》。小说的故事背景正取自忠良村。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风光旖旎、景色宜人的村庄,曾是一个脏、乱、差的老旧村落。

  “过去的忠良村,路烂、水脏、房破,不堪回首!”忠良村党总支部副书记梁启凡说,以前鱼塘里的水很浑浊,别说养鱼了,恶臭的水体熏得人们难以靠近。

  转机出现在年。这一年,以忠良村为核心区的美丽南方国家田园综合体项目启动,南宁市整合各部门力量,建设了一条贯穿7个村、长约10公里的田园生态水系,改善了水域生态、山地生态、乡村生态,打造了集农业灌溉、水体连通、水环境治理、生态廊道为一体的生态工程。

  年12月,广西左右江流域革命老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被纳入第二批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忠良村也随之被列入美丽南方片区实施范围,工程项目涉及土地综合整治、水环境保护治理等。

  试点工程实施后,在广西自然资源厅指导下,南宁市针对项目区水、林、田、湖环境污染问题,全面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兼顾效益”的生态治理路线,综合考虑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的完整性与衔接性,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项目的实施,极大优化了美丽南方片区的生态环境,营造了生态和谐、环境优美、群众安居乐业的乡村建设风貌,有效拉动了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目前,该片区已建成3个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多家企业入驻,打造形成了“农旅融合、产村互动”的新业态。

  村民梁梓桂万万没想到,在自家门口也能赚到钱,“现在我们开办的农家乐生意十分火爆,一年纯利润能有10多万元……”

  忠良村的华丽蜕变,是广西统筹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一个缩影。截至年底,广西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共整治耕地.67公顷,提质改造耕地公顷;治理修复矿山12.4平方千米,实现人工造林.7公顷。

  随着生态修复的实施,忠良村的“美丽南方”故事正在续写,奏响了乡村振兴铿锵的“绿色节拍”。

脱贫攻坚,打造“深圳小镇”典范

  百色,邓小平同志战斗过的地方;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创办的经济特区。新世纪新时代,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征途中,两个地方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改革开放40多年后的今天,一个以“深圳小镇”命名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在百色市百东新区拔地而起。两座英雄城市的红色脉络由此贯通,实现了跨越时空的“握手”。

  占地亩的“深圳小镇”是深圳市帮扶百色市的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重点示范项目,安置了来自凌云、乐业、田林、德保、靖西等9个县(市)偏远农村的户搬迁群众。

  “差不多1.6万人,相当于一个小乡镇的规模,这就要求小镇的配套设施必须跟上。”百东新区国土规划局副局长黄予介绍,在深圳市的援建下,小镇配套建设了九年一贯制的深百实验学校、幼儿园、医院和农贸市场,以及文化体育、社区综合服务、物业服务、居委会、污水处理站、集中式垃圾转运站等公共服务设施,优化了移民群众的生存环境。

  为了解决搬迁移民的就业问题,“深圳小镇”配套建设了深(圳)百(色)合作产业园,作为承接移民就业的重要平台。眼下,产业园已引进装配式建筑材料、锂电池、动漫文化及周边产品、山茶油、环保装备五大产业项目,可为移民提供产品组装、包装等工作岗位。

  “感谢政府让我们搬出了大山,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深圳小镇”居民陆丽莲说,以前在老家生活很不方便,小孩读书要走三四个小时的路程,大人每天都要接送,甚至要租房陪读。搬出来以后,孩子上学不用接送了,大人可以到小镇的加工厂做点手工活,赚钱补贴家用。

  “深圳小镇”的崛起,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百色老区人民彻底摆脱了绝对贫困,铸造了壮乡红城脱贫攻坚的辉煌历史。“十三五”期间,百色市12个县(市、区)、个贫困村、.4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先后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8.4万人,为广西之最。

  从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右江之畔竖起第一面红旗,到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红色接力”,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左右江革命老区旧貌换新颜,百万贫困人口实现命运转折,正书写着共同富裕的春天故事。

产业发展,演绎“南国铝都”传奇

  作为铝土矿资源富集区,铝产业一直是百色革命老区的支柱产业。

  百色起义的领导者、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一生与百色结缘。年,正是他的亲切关怀,拉开了国家重点项目平果铝建设发展的大幕。

  35年来,广西持续深化用地用矿改革,为平果铝发展提供精准的土地供给,推动一座集氧化铝、电解铝、铝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南国铝都”在左右江革命老区崛起。

  地处右江河谷的平果市原属国家级贫困县,铝土矿储量丰富,具备建设大型铝业基地的条件。在邓小平同志“广西平果铝要搞”的指示下,年5月,平果铝一期年产30万吨氧化铝、10万吨电解铝项目开工,并于4年后全面建成投产。

  年~年,随着氧化铝二期、三期和挖潜技改项目建成投产,平果氧化铝产能突破每年万吨。产能的持续扩张,使采矿用地的管理短板渐渐暴露,大量征地增加了企业的用地成本,加剧了矿地矛盾。

  为破解采矿用地瓶颈,5年7月,原国土资源部将平果铝土矿列为采矿用地方式改革试点,支持企业改变过去传统的土地征收模式,探索“采矿临时用地”的用地方式和“采矿占地、复垦还地”的良性循环路子。

  截至年5月底,平果铝试点矿山累计完成临时用地复垦亩,实施还地亩。通过创新采矿用地方式,平果铝闯过了一道道难关,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铝都”“南方铝都”,并对田东、田阳、德保、靖西等周边市县铝工业项目成功进行了技术和人才输出,助推百色实现“借铝”起航。

  “十三五”时期,百色市铝产业转型升级迈进了新阶段。全市7个煤电铝一体化项目全部建成,新增电解铝产能万吨,在建产能50万吨;铝家具、铝板带箔、汽车铝部件、铝模板等一批铝精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目前,百色国家生态型铝产业示范基地已基本建成,形成了年产万吨氧化铝、万吨电解铝、万吨铝加工的产能,全市铝产业产值达到.9亿元。

  “由于平果铝的上马,平果市形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从国家级贫困县一跃变成了西部百强县,书写了‘南国铝都’的传奇。我们平果铝人将继往开来,怀着产业报国的志向,为实现‘十四五’目标再立新功!”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矿业公司党委书记王太海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xixzx.com/jxxxw/1741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