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桃李芬芳一甲子铸就辉煌广西日报

谭竹君韦江萍

邕水含章毓灵秀,镜湖英才竞风流。办学60年来,广西财经学院始终与八桂大地同呼吸、共命运,从填补广西财经教育空白到为八桂大地输送经世济用人才,从分税制改革、转移支付改革到深度参与广西财经实践研究,从专注财经科学研究到为广西重大决策部署提供战略咨询服务,广西财经学院坚持立足行业发展需要,积极主动适应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长卷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初心如磐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栉风沐雨一甲子,薪火相传创基业。广西财经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年创办的广西商业专科学校(年9月更名为“广西商业学校”)和年成立的广西财经学校。年,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和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广西财经学院。60年的奋斗历程,从财校、商校到广西财院,从专科学校到本科学院,每一步都饱含着“广财人”的拼搏奉献,每一步都记载着“广财人”的艰辛求索。60年的办学历程已使广西财经学院发展成为一所以经、管为主,经、管、理、工、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本科院校。

学校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始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从本科办学之初到现在,紧紧围绕“建设怎样的广西财经学院、怎样建设广西财经学院”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两个决定学校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秉承“诚以修身信以立业”校训和“明德弘毅和谐日新”大学精神,传承“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和谐建校、开放办校、创新兴校”的办学理念,坚持“厚德为先、博学为本、尚能为重、创新为魂”的育人思想,坚持“立足广西、辐射东盟;面向基层、服务社会”办学定位。今日的广西财经学院,已累计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20余万财经专业人才,在区内外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在培育面向东盟的卓越财经人才、服务广西“三大定位”、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春华秋实

——经世济用桃李芬芳

沧桑不计春满园,桃李芬芳溢天下。广西财经学院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伟大征途中收获累累硕果: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年,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初步构建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职高专等多层次的办学格局。连续获批为广西高校首批“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立项单位、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教育部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在奋力追逐“强校梦”的征途中,广西财经学院始终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鲜亮底色,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产教融合,彰显人才培养新特色。60年来,学校紧跟时代步伐,主动适应广西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变化,及时更新和调整专业设置,不断强化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逐渐形成了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体,“产教深度融合”和“多元协同育人”为两翼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成为广西第一家具有会计硕士(MPAcc)培养资格的单位,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及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各1个,在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方面成果丰硕,经管跨专业综合实验实践教学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学校学生在近年的国家级大学生竞赛中成绩斐然,斩获各类创新创业奖项余项。

——锚定“一流”,竞攀科学研究新高峰。学校落实“科研兴校”战略,以重点学科为龙头,以人才队伍为核心,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实验室(研究基地)为平台,建设了一批区域内一流学科,产出了一批高水平标志性科研成果。学校共获国家级科研项目项、省部级科研项目项、厅级科研项目项。40项成果获得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以上荣誉,连续多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居全区高校前列。拥有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项。学校获广西高校重点学科或特色优势学科11个,获批广西一流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学校拥有5所自治区级财经智库、4所智库入选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以人为本,构建全面育人新格局。学校建有国家级、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视频公开课等“本科教学工程”项目57个,获国家级教改项目3项、省区级教学改革立项余项。学校外引内培建设队伍,拥有国家“万人计划”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国家特殊津贴专家等一批领军人物及众多自治区教学名师、团队。构建了学科交叉与融合、通识教育与专识教育并重的“双体系、双平台、多模块”课程体系。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创新创业竞赛获自治区级以上奖项余项。学校还特别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创新推出“新财子”学院“商学+书院”模式,近5年来共立项国家级、自治区级、校级项目约1个;积极推进TSE(教师+学生+社会企业)“三位一体”公司制,对项目进行孵化。连续3年被评为“广西大学生就业创业先进单位”。

——世界眼光,开拓开放合作新领域。学校紧跟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与美、英、法等国家签订了份相关协议,共同开设了多个合作本科教育项目,吸引了来自美国、泰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学生,同时累计选派了名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学校深度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际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话交流,联合主办的中国-东盟财税合作论坛被纳入中国-东盟博览会高层论坛,联合举办的“澜沧江-湄公河之约”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被教育部纳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度活动之一,共同发起成立的澜-湄青年交流合作中心获澜湄-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赞赏。中国-东盟金融与财税人才培训中心、广西(东盟)财经研究中心、陆海经济一体化协同创新中心、海上丝绸之路与广西区域发展研究院先后落户学校,共同搭建起面向未来的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新高地。

——扎根八桂,融入时代发展新征程。学校充分发挥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和经管学科优势,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部署新要求,打好“财经牌”“东盟牌”,为广西履行“三大定位”新使命、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贡献广财智慧力量:64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及地方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教师以“两会”代表、特聘专家等身份,连续17年受广西各级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委员会邀请担任预决算评审专家;学校积极打造“第二课堂”实践育人阵地,积极组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以及暑期政务实习活动,获年度“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学校成为广西百色靖西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先进后盾单位。

3奋楫扬帆

——擘画蓝图载梦远航

砥砺奋进六十载,奋楫远航再扬帆。年12月,学校召开了第四次党代会,全面对接了新时代高等教育新战略,明确了新时代学校建设发展中长期目标,开启了学校建设新征程,竭力在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方面办出特色,在科研智库咨政服务方面凸显特色,在健全完善地方性大学内控管理体系方面彰显特色;在区域内服务财经传统行业和新兴业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用基础研究和财经智库建设、优势特色学科专业辐射东盟影响力、服务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等方面体现高水平。力争在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实现学校“第二步走”发展目标;年,学校立项建设的硕士学位授予点将全部设点,学校将更名为“广西财经大学”,全面实现学校“三步走”战略目标,为开办博士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学校将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准确把握新时代学校发展的历史方位,深刻认识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顺应“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断推动学校各项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走好“广财人”新时代的长征路。

图片由广西财经学院党委宣传部提供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xixzx.com/jxxxw/1722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