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南宁11月23日讯(记者杨思悦实习生汪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广西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部署,着力推进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广西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提供了有力支撑。
年,国家下达广西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截至10月底,今年新建成高标准农田万亩,占年度任务的98.4%,高于全国平均进度。年新立项建设高标准农田万亩,已开工97.2%,同比快44%;在8月率先将年建设任务预下达各地。
百色市靖西市年高标准农田项目。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供图
加强耕地保护、遏制“非农化”
广西高度重视防止耕地“非粮化”及保障粮食安全工作,积极推动全区上下将该项工作摆在全面落实田长制的突出位置,并以田长制为抓手,全面开展耕地“非粮化”治理。据统计,年1月至年9月,全区已治理耕地“非粮化”64.75万亩。其中,年全年治理17.7万亩;年已治理47.06万亩,治理成效初显。
贵港市港北区高标准农田。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供图
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设周期为1-2年,广西提早谋划,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各地抢抓冬春农田水利黄金施工期建设,形成了大量实物工程量,为今年春耕提供了有力支撑。巴马瑶族自治县、忻城县等县区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于今年3月份就已竣工投入使用,提前9个月完成建设任务。同时,为加快建设进度,按“早部署、早落实、早开工”的思路,农业农村厅联合财政厅于8月提前预下达了各市县年的建设任务。
此外,年广西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32.1亿元,共有.4万户农户享受此项补贴,补贴面积.5万亩,符合条件农户已全部兑付补贴,兑付率为%。综合考虑农业农村发展要求、市场价格变化等因素,从明年起,在现有补助元/亩基础上,地方财政投入每年亩均增加元,提高标准所需资金由自治区与县级按比例分担,逐步实现亩均财政投入达到元/亩。年以来,全区共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相关部门等社会资本投入30多亿元建设15万亩高标准农田,有效提高了项目建设标准。
今年1月出台了《广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年)》,根据广西气候特点、土地资源、耕地制度、水利工程等情况,将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划分为五大区域,围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8个方面,提出到年建成万亩的建设目标。
柳州市古砦乡“高标准农田+乡村旅游”模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供图
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
广西已全面建成自治区总田长牵头、自治区田长制办公室统筹、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密切协作,市、县、乡镇、村四级田长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全区14个地市、个县(市、区)、1个有耕地保护任务的乡镇(街道)均已成立田长办,初步实现了田有人管、地有人种。
下一步,广西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部署要求,狠抓建设管理,强化投入保障,加强耕地用途管控,推动新一轮规划落地,争取建设和改造提升更多高标准农田,为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提供更坚实的基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