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前岸后厂扩大开放迸发活力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

本报靖西讯(记者/凌聪通讯员/赵福播)12月12日,在靖西市龙邦口岸落地加工企业生产车间,工人穿上工服,在生产线上忙着对进口海鲜、腰果等商品进行加工。这些工人大多是周边村屯的边民。“我们在家乡上班收入也可观,不用再外出奔波了。”龙邦镇界邦村村民谭秋霞说。

靖西边境线长.5公里,拥有龙邦国际性口岸、岳圩国家二类口岸以及4个边民互市点。近年来,靖西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资源,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的帮扶下,依托龙邦口岸“前岸”,推进产业园“后厂”建设,以“前岸后厂”模式打造新型口岸城市。目前,两地共建深圳龙岗·百色靖西跨境合作产业园(龙邦园)、深圳龙岗·百色靖西协作共建产业园(靖西园),将沿边开放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1—11月,靖西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亿元,同比增长0.3%,实现扭负为正。

“龙邦公路口岸升格为国际性口岸并扩大开放,那西通道已完成项目建设,正在逐级申报升格国际性陆路口岸验收。”靖西市商务局副局长黄宝疆介绍,龙邦口岸升格为国际性口岸并扩大开放到那西通道,形成“一口岸两通道”发展格局。该市积极申报设立百色靖西保税物流中心(B型),着力打造与广西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相匹配的开放功能平台。

随着口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靖西迎来发展新契机。龙邦园主打冰鲜海产品、水果、坚果等进口商品落地加工。园区完成8个标准厂房建设,共进驻企业12家,投产7家。产品销往广东、浙江等地,今年已完成落地加工商品货值2.37亿元,带动边民就业多人。

在靖西园的靖西市保诚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加工设备正开足马力高速运转。“我们是第一批从深圳引进的落地加工企业,以肉类、水产类、水果(坚果)类深加工、生产、销售、储存、冷链运输为主开展经营。”该公司副总经理钟霞艳表示,产业园附近的老乡家园劳动力资源丰富,能充分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如今,靖西园逐步建设仓储物流、坚果、水产品、粮油等加工厂区,已引进10多家东部企业入驻,为搬迁安置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余个。

10月28日,龙邦边民互市贸易区完成首单广西互市“单一窗口”申报,广西成为国内首个完成对接海关总署“单一窗口”标准版边民互市贸易系统的省区。“首单成功验放当天,我们合作社申报进口余吨越南芒果蜜饯等产品。”靖西振隆农业专业合作社边民申报代表张岁车说,他通过人脸识别进行身份核验,5秒内便可完成申报核验环节。

近年来,靖西依托东西部协作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深化与东盟国家产业合作,以“口岸+电商”“口岸+落地加工”“口岸+商贸物流”“口岸+边境旅游”“口岸+特色城镇”等模式做强口岸经济。目前,当地构建“边贸+合作社”经营模式,由16家大型合作社牵头组织边民参与互市贸易,统一开展分配、申报、分红,改变边民互市贸易规模小、发展分散、抗风险能力差等困境。去年,全市参与互市贸易的边民通过享受免税政策红利月均增收元左右。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xixzx.com/jxxtq/1689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