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为本地广告
桑蚕织出“致富网”
——桂西边境山村走访见闻
广西靖西市岳圩镇汉邦村村民背着采摘的桑叶前往蚕房(4月28日手机拍摄)。新华社记者黄庆刚/摄
在广西靖西市岳圩镇汉邦村大汉屯的桑地里,一株株桑苗长得正旺,十几位村民忙着采摘桑叶。不远处的蚕房内,村民蒙兰鸥在查看幼蚕生长状况,不时铺放几把桑叶喂蚕。
“这是今年养的第3批蚕,刚刚孵出来4天,预计11天后可以上蔟结茧,这一批估计能产多斤鲜茧,收入能有元左右。”蒙兰鸥说,年在驻村第一书记王斌动员下,她开始种桑养蚕,目前种植10亩桑树,一年养殖7批蚕,桑蚕年收入近3万元。
汉邦村地处中越边境,长期以来,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水平低。为改变贫困面貌,村民不断寻找脱贫致富路子,发展桑蚕种养产业。
“价格好的时候,鲜茧一斤能卖30多元,便宜的时候也能卖到20元左右。在家养蚕收入不错,也能照看老人和小孩。”蒙兰鸥说,以前外出务工,家里很多地荒废,如今荒地变成“聚宝盆”,除种桑养蚕外,她还种植水果、玉米和优质稻等作物。
不少贫困户同蒙兰鸥一样,通过种桑养蚕尝到“甜头”。“养殖周期短、见效快,技术要求不是很高。现在我和亲戚合种了10多亩桑树,以后还想扩大规模。”大汉屯59岁的贫困户黄大恩说,养蚕后,他一年可以赚1万多元,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年,黄大恩查出尿毒症,每月需要做4次血液透析,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年,他开始种桑养蚕,在村干部的帮助下,他获得多元蚕房补助资金。
王斌说,汉邦村利用以奖代补产业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拓宽增收渠道。为提高村民养殖技能,他们经常邀请技术人员入村讲授养蚕技巧。
“喂养和消毒等技巧对我帮助很大。一有机会我就去听课,对于新手来说,可以少走弯路,减少损失。现在有问题还能找技术员。”黄大恩说,今年养的第一批春蚕因为天气原因出现问题,技术员指导他用炭火升温才得以解决。
据了解,目前汉邦村有桑园亩,产业覆盖率达96.4%。全村户名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增收。年底,汉邦村贫困发生率由年的42.79%降至0.83%。
如今桑蚕产业已成为不少边境村屯脱贫致富的“香饽饽”。百色市那坡县位于大石山区,是“老、少、边、山、穷”地区的代表,当地许多村屯曾经不通路、不通电、没有网络信号。桑蚕产业发展起来后,村屯面貌焕然一新。
那坡县百合乡那乐村党总支书记黄关勇说,年全村种桑亩,销售蚕茧25万斤,产值超万元。通过种桑养蚕,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我们平均一年养殖13批蚕,目前已经卖完2批蚕茧。桑蚕浑身是宝,不断吐出‘脱贫丝’,筑牢我们的‘致富网’。”黄关勇说。
靖西市招聘顺风车找房子工作二手便民信息↓↓↓点击掌上智靖西小程序一键发布噢~▍信息来源:新华社(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商务合作:jxbst66
▍综合编辑:靖西佰事通(转载需注明)
热门推荐
靖西吃货福利!38.8抢购超值烤鱼(小龙虾)套餐,错过拍大腿!点击查看详情
重磅!靖西退出贫困县序列点击查看详情
洒水车!靖西人又爱又恨!或已成为靖西马路上一别样的风景!点击查看详情
靖西偏远小山村产出了“大金蛋”点击查看详情
“四个到位”保障靖西农民工返岗,已有名申请稳岗补贴点击查看详情↓↓点下面
靖西市招聘找房子工作二手便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