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学习制作天琴。
学生们学习熬制古法红糖。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谢洋实习生谢吕容)“以前都是在课本上或者听老师讲花山岩画的历史,现在能够近距离接触它,观赏它,感觉好震撼。”广西靖西市民族中学五年级学生赵平美因为参加研学游,有了跟世界文化遗产亲密接触的机会。
8月22日,年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小红人研学游首发仪式在中旅宁明花山岩画景区举办。来自广西崇左市、靖西市近百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共同参加了此次研学之旅。
非遗天琴是壮族的传统民族乐器,研学游中,学生们学习了制作天琴的整个环节。一把天琴,从琴筒、琴头等的拼接,到琴弦的缠线、拉紧,每一步看似简单却操作不易。
靖西中学班的学生黄嘉琳说,“之前在书上、电视上都看到过和天琴相关的报道,但是自己亲手做的感觉和看到的完全不一样,制作天琴的过程中不知道怎么缠线、绕线、不知道怎么拉紧,最后在团队的共同协作下完成了。”她还引用谚语“看人挑担不吃力,事非经过不知难”来形容此次实践。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靖西民族高中直升班的壮族小伙农俊雄说,这不是他第一次出游,却是他感受历史文化最深刻的一次。“我是壮族的,通过花山岩画看到我们壮族祖先有如此高的成就,我很自豪,同时,参与了壮族天琴制作,吃簸箕饭,让我对壮族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此次活动由宁明县文化旅游和体育广电局、花山岩画研学基地主办,中旅宁明花山岩画景区、广西旅游协会研学旅行分会承办。宁明县文化旅游和体育广电局局长潘绍良表示,通过研学游活动,让中小学生对花山岩画、对宁明历史文化的了解和传承,促进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同时,通过带他们走进古村落,参与古法红糖制作、品尝当地美食、制作壮族天琴等感受传统文化氛围,了解工艺制作流程,有利于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