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侃关于广西的汉语方言

广西,全名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祖国西南边陲。和云南、贵州、广东、湖南四个省份接壤,西南和越南毗邻。西南之地,总是会格外充满民族风情。广西生活着众多少数民族,壮族、苗族、仫佬族、瑶族、毛南族、京族等民族都在这里繁衍生息,广西拥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语言。除此之外,汉族也在这里生活着。

读大学的时候有很多人问我:“你是广西人啊,你们广西人说什么话的啊?”

我:“我家在广西的南边,说一种叫做白话的话,跟粤语差不多,不过音调上有些差别。”

“为什么广西人会说粤语啊?”

我..这真是一个课题呢。这些外界由于不了解对于广西的疑惑是我想把它说清楚的开端吧,我自己也存在着很多疑惑和好奇。

生活在这个地方十几年了,除去少数民族语言之外,所谓的“广西话”究竟是哪一种话,或者说,究竟有没有一个单一的“广西话”概念,广西分布着多少种民系。

还是挺有趣的吧。

广西管辖着14个地级市。除了少数民族语言之外,分布着西南官话、粤语、客家话、闽语、湘语、平话六种汉语方言。所谓单一的“广西话”的其实概念并不存在。广西人口来源复杂,历史上的迁徙很多,各地区语言或者方言种类繁多,差别大。各地区方言或者语言相互融合,使得广西的语言呈现独特的面貌。政治、经济、历史、通婚、人口迁徙、商业往来甚至宗教都会影响语言的分布和发展。单一的“广西话”的概念,我想肯定是不存在的。

西南官话区

1:川黔片-黔中小片:乐业县、隆林各族自治县、凌云县

2:云南片-滇南小片:西林县

3:桂柳片-⑴桂北小片:巴马瑶族自治县、百色市、宾阳县、大化瑶族自治县、德保县、东兰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凤山县、富川瑶族自治县、恭城瑶族自治县、桂林市、合川县、河池市、贺川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靖西县、来宾市、荔浦县、临桂县、灵川县、柳城县、柳江县、龙胜各族自治县、鹿寨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马山县、那坡县、南丹县、平果县、平乐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上林县、田东县、田林县、武宣县、象州县、忻城县、阳朔县、宣州县、永福县、昭平县、钟山县

⑵黔南小片:天峨县

西南官话又称为上江官话,是官话语言下面的八种次方言之一。在广西分布在以桂林、柳州为中心的桂北、桂中地区,由此也通常称为“桂柳话”。分布在广西西南官话分属于川黔片、桂柳片、云南片。据考证西南官话传入广西,是起于明代的傅友地、沐英平蜀征滇。

我觉得这一地区符合多数人对于广西的印象。这一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广布区,山地广布,是广西少数民族主要分布的地区。这里有着闻名世界的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是广西最知名的美食螺蛳粉和桂林米粉的起源地。

此地主要分布着壮族、毛南族、侗族、苗族、瑶族、毛南族等山地民族,文化具有亲缘性。

民系,是指一个民族内部的分支,有着“次民族”“亚民族”概念。我生活在广西的南部城市钦州,对于汉族来说,我觉得这一地方和我们这里在各方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文化差异。我认为这一区域应该可以划分进入湖广民系之中。

湖广民系分布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和湘桂交界,属于北方民系下属的次民系,主要语言为西南官话。

粤语区

1:广府片(梧州市城区、梧州市龙圩区城区、贺州八步区城区及附近、平南县大安、丹竹、武林三镇)此片和广州话最为接近,代表:梧州话

2:邕浔片(南宁市、邕宁县、横县、桂平市、平南县、崇左市、宁明县、龙州县、凭祥市、扶绥县、百色市、田东县等)代表:南宁话、桂平话

3:勾漏片(玉林、梧州市郊。贵港话,贺州市郊,北流市、岑溪、藤县、苍梧县、蒙山县、容县、兴业县、博白县、陆川县北部、陆川县北部、钟山县部分,平南县部分、桂平市部分等地,另外阳朔、永福、平乐、荔浦,柳江、柳城、鹿寨、融安、三江、融水,宜州、罗城、环江,合山、象州、金秀也有方言岛分布。)此片使用人数最多,和广州话差异较大。代表:贵港话、玉林话

4:钦廉片(钦州市、北海市、合浦县「古称廉州」、浦北县、灵山县、防城港市、东兴市等)代表:钦州话、廉州话

粤语是中国七大方言之一。前面提到了我有很多同学都疑惑为什么广西会说粤语。

粤语初始形成是在秦汉时期,而有两广之分是在宋代。语言的概念遭遇行政区域的划分。

“粤”,是广东省的简称,“粤语”按照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指“广东人”所说的话。但是其实广东人并不是都是说粤语,广东里还分布着客家话和潮汕话。

“粤”是“越”的通假字。起初是泛指华南地区,明清时期才开始有了区分。“越”主要指江南吴语区,“粤”则指岭南地区。“岭南”指广东、广西、海南全境,历史上还包括越南北部地区。所以说“粤语”,广义上来说应该指“岭南人说的话”。

就像陕西省也有说晋语的,河南省也有说晋语的,还有上面所说的广东也分布着潮汕话,潮汕话属于闽南语的一种。地理区域的划分和政治相关,历史上经历过很多次行政区域的更迭,地理分界不贴合于文化分界是很正常的。

两省边界的人们的文化总是相似的,自然就会出现一个省的两个城市彼此文化并不相近,却和临近省份的城市各方面都有共鸣。

此外,语言这种东西本来就是用说的,用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很多因素都会影响语言的发展和分布。一般习惯是以广西东北部的贺州到广西南部沿海的钦州作为一条分界线,线东南是粤语地区。明清时期珠三角地区的人们开始大量涌入,所以使得广西的非粤语地区也有了更广的分布。像百色市一些县也是说粤语的。

这一地区应该是属于民系分类之中的广府民系。

客家话区

桂南、桂东和桂中的陆川县、博白县、浦北县南部、合浦县东部、贺县、钟山县和昭平县邻地区、黎湛铁路沿线。象州县、来宾县、宾阳县、玉林各县市客家人居住人口都超过20万;柳州市、南宁地区、钦州地区、百色地区、河池地区、桂林地区等居住着很多客家人。

1:梅州声(来自广东梅州嘉应)

2:河婆声(来自今广东揭阳揭西县)

3:河源声(来自广东河源)

客家话是中国七大方言之一。分布在客家话客家话在部分地区又叫“涯话〔第一人称我念“ngai”得名〕”,“新民话〔“新民”和“地佬”相对应,意为“后迁入者”〕等。对于客家话开始有所认识是因为大学有个可爱的梅州舍友和看了央视《下南洋》的纪录片。据记载客家话传入广西,是在清乾隆年间从广东嘉应州沿西江迁入。我亲爱的外婆也是说涯话的,她也说她的家庭是前几代是从广东那边迁来钦州这里的。

这应属于客家民系。

平话

1:桂北平话:主要使用于桂林市郊区、临桂、灵川、永福、龙胜、富川、钟山、贺县、融安、融水、柳江、柳城等地的山庄。

2:桂南平话:主要使用于宾阳、邕宁、横县、贵港、上林、马山等县和南宁郊区、左江、右江一些沿岸的村庄之中。以南宁亭子平话为代表。

平话以柳州为界限,分为桂北平话和桂南平话。两者差异大,互相几乎是听不懂的。桂北平话和湘南土话、粤北土话有近缘关系。桂南平话受粤语影响大,和勾漏片粤语相似。平话是争议很大的一种方言。有人认为应把平话划分为一种独立的方言,也有人认为应属于粤语中的一种。

平话的概念自古就有,涵义至今不明。《宋史》记载,平话的居民是宋代从山东〔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或泛指秦国以外的六国故土〕,随狄青南征广西屯驻下来的。也有人认为,平话是汉唐时期从中原以及湖湘一带迁入广西的移民所说的汉语,和广西其他的汉语方言或者少数民族语言混合形成。开始因为好奇,调查了身边周边的地区的朋友。

拿“吃”这一字来说,南宁平话、钦州犀牛角、钦州板城都是发hek音,和“乞”字发音相同;白话读“食〔sik〕”。

一个字的发音我想不出有什么结论,对于汉语言我也是不懂的。或者两者之间会有什么不可描述的联系吧(。?`ω′?)

民系系属不明。

湘语

分布在桂林市全州、灌阳、资源、兴安四县。

这几个县和湖南接壤,在历史上曾经隶属于湖南,后来才划分进入广西。此地区应属于湘楚民系,湘楚民系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广西和重庆的部分地区,使用方言为湘语。

闽语

分布在西江在上游各支流两岸及南流江两岸的平南县、藤县、桂平县、苍梧县、柳州市、贺县、罗城县、柳州市、贺县、罗城县、来宾县、邕宁县、博白县、陆川县、玉林市、北流县等地,并散居在广西各个地区。

次闽语为闽南次方言,明清时期迁入广西,祖籍大多为福建漳州府。民系为闽海民系,闽海民系分布在福建、台湾大部,以及广东、海南、浙江的部分地区,使用方言为闽南语。

民系这个概念除了是指“次民族”、“亚民族”的概念,还指分支内部语言、文化相互认同。但是少量的迁徙是否还存在这个概念呢?人口少,时间久远的迁徙,和周围的文化已经融合地差不多了,还是会有这种文化的遗留和对于生活祖上文化的认同感吗?像广西区内分布的闽语一样。我的疑惑还有很多。

我觉得语言就像是行走的历史,它是一个文化的符号。历史不是单一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有趣的,或者还是一个任由人打扮的小姑娘。我所理解的东西肯定会带有很多个人思维和知识的局限性,没有阅读过大量的史籍,希望以后还会有人文热情去把这些局限一点,一点点攻破。

赞赏

长按







































初期白癜风治的好吗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xixzx.com/jxxfj/428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