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说五一只有三天假期还不能出百色市,去附近走走看看吧,这里的景色不错,对要待上半年的地方多一些了解也是好的。于是,我们选择了距离德保45分钟车程的靖西县,这是百色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也是这边发展相对较好的旅游城市。
靖西与越南相依,藏在大山之中,风光旖旎,被称为广西的“小桂林”。因为是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只有19.1℃,因此又有小昆明之称。在网上一份流传甚广的最适合养老的20座城市中,靖西排名第一(不知排行的真实性是多少)。
45分钟车程对于我们来说真不算什么,毕竟在深圳堵车起来随随便便一小时就过去了。从德保到靖西,一路上依然是连绵不断的群山,有的一柱擎天,有的三两相携,有的遥遥相望。如果你的想象力够丰富,你可以在这一路构建一个奇异世界。
到达靖西,我们的首站是旧州古镇。旧州古镇距离靖西县城仅8公里,据说因为奇峰秀美,山水如画,田园似锦,历史悠久,壮民族民俗风情浓郁,有“壮族活得博物馆”的美誉。
因为十二来点才出发到达的时候已经是一点多,先解决午饭是头等大事。旧州古镇停车场旁就有一家民宿餐厅。完全的壮族建筑风格,就餐区有一个大戏台,楼下是数十张圆餐桌,餐桌掩映在搭建起来的凉棚下,很是凉爽惬意。来地方肯定是首选特色菜,绣球鱼、假蒌包肉、壮乡煎粽、野菜炒蛋等。等字省略了几个深圳也可以有的菜,列举出的就是我本餐喜欢的菜了。
这个绣球鱼不知道是鲤鱼还是鲶鱼,总之是鱼肉鲜嫩、滋味甘甜。鱼肉做成绣球的形状摆盘上桌。要说鱼肉为什么要摆成绣球的形状?这根旧州被称为中国绣球之乡有关系。这个旧州古镇几百户人家,家家户户都制作绣球。所以你一进入旧州的范围,放眼所及都是绣球。当我们嬉笑着要买绣球回去挂着求姻缘的时候,发现抛绣球最开始在壮乡是一种传统体育运动。不过,绣球的第二种含义也还是壮族男女表达爱情的定情信物。
假蒌包肉也是第一次品尝。假蒌是一种植物,用假蒌叶子包上肉炸一炸就成了一道酥脆爽口的小食了。至于煎粽子,刚上桌的时候那真是色泽金黄诱人,油香混合着糯米的香味像欲拒还迎的小妖精,再抗拒糯米、再坚持要减肥的人都会想尝一尝。松香酥脆,咸香余存。不能多吃,一人一块儿,你多吃了别人就没有了。至于野菜炒蛋不多说了。这边的野菜实在是太多了,多到我们都懒得问姓名了,直接上野菜。至今迟到的每一种野菜,可煮汤、可爆炒、可煎蛋……百变,但是都带着大自然的清香。在这边上餐厅吃饭,需要改种说法——上餐厅吃菜。各种闻所未闻的新鲜菜式一一品尝下来,你就没有肚子可以再吃米饭了。暗想,莫不是少了主食,还顺便减肥了?
要减肥还得运动。逛一逛旧州古镇也是值得的。也许是统一规划,如今古镇都是统一的仿古风格,每家每户还是住着人。不像在乌镇里除了商店其他人家都是封闭门户,这里就是正常的生活气息。家家敞着门,家里大堂的摆设一眼望清。应该还是停留在我十几年前农村老家的样子。每家都会摆着写民族物件供人选买,也会有些人家在门口做些小食售卖。一种叫哞咩的油炸甜点就吸引了我们的眼睛。
最开始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它的名字——哞咩,莫不是牛羊的代名词?看到有个老奶奶在制作,我们就蜂拥围上去拍照。仔细看介绍还真的发现哞咩就是牛羊的代名词。传说是年前张天宗兵败后在靖西这边修整以期东山再起,但是战士们长期物资困乏生活困苦提不起干劲,张天宗就让厨师学爱吃油炸食物的当地人学习将炸堆制作成牛羊形当成贡品祈求祖先保佑日后飞黄腾达。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哞咩的原材料糯米粉因为不易成型就变成了煮熟的红薯按比例配如糯米粉中,形状才更大稳定,而且不易上火。
你别看哈,这么简单的一种小吃竟有多年的历史。中国人是有多爱吃,才能让一种小吃在近千年的演变中一直流传。当然,中国人也会吃,要不然小吃怎么会越来越味美的同时造型还越来越稳定呢。可惜呀可惜,刚刚吃完饭的我们的肚子实在是没有容下一只哞咩的位置了。我看着旁边一个小伙子吃得津津有味,我自己品尝不到味道但是我可以问呀。小伙子形容半天,我感觉越来越像南瓜饼的感觉,反问之下他说差不多。既然当地小伙子都说差不多是南瓜饼的味道,那就当我吃过了吧。不过下次碰到了,还是要试一试的,万一小伙子说得不准确呢?
古镇说起来全国各地都差不多,唯一能区别的就是每个古镇里都有一些当地特色的建筑或者生活习惯保存。比如我们就被其中一家正在使用大型器械制作什么的门户吸引了。我们以为是农村用碾米机让米去壳,顶着呼呼飞的杂物跑进去看,结果人家是在制作鸡饲料。自嘲自己真是没见过什么世面。
这里最吸引我的是两个地方,一个是大戏台一个是壮民聚集唱山歌的地方。刚刚吃饭的餐厅就有一个大戏台,古镇里面又有一个。
这个大戏台叫做壮音阁,是当地三月三歌会的擂台。这种大戏台似乎也反映了当地的文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毕竟在我长大的地方,全村最大的地方叫做晒场,是用来晾晒谷物的。如果有什么大型活动需要舞台,是需要现场搭建的。这个壮音阁具有宋祖英在这里唱过《大地飞歌》,李健也在这里唱过歌。
我喜欢这种有历史能记录生活变迁的建筑,我尝试着想象歌会时壮民着盛装热闹地唱着歌的场景,所有对生活的态度都在一场又一场的歌会里。习惯性地想起看昆曲,台上演绎着的是人生,观众又代表着千千万万的人生,在同一个场景里,无数的时间、人、人生在呈现。不禁总会感叹生命真的是非常神奇的事情。
另一个感兴趣的地方就是壮民聚集唱山歌的场所,这个场所就不固定了。最开始我们走到瓦式点将台,看到每隔几米的地方就有十来个人坐在一起唱山歌。我们都以为他们在对歌。虽然他们都不看向对方的方向,但是他们几乎每个人都用